学术动态

关注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追忆恩师李宝震教授
2023-02-27

南开大学  周晓苏


原天津财经学院教授李宝震先生,1993年2月25日在津逝世。今年是李先生逝世三十周年。

李先生是会计学界的一代名师。他老人家博学多闻,热心会计教育事业,桃李满天下。我虽不是李先生的入室弟子,但仍然得到先生的多方指导,受益良多。值此先生仙逝三十周年,整理发布十年前写的博文,寄托我对先生的思念。

李先生原在南开大学任教,后来因为院系调整转入天津财经学院(现更名为天津财经大学)工作,但是他家一直住在南开大学的教师宿舍楼,与我家非常近。再加之先生的三女儿是我的中学同学,因此我在得知李先生是著名会计学教授之前就认识他。先生待人和蔼可亲,乐善好施,与周围邻居的关系都很融洽。

1986年,我在南开大学读硕士研究生时,我的导师阎光华教授经常向我们介绍李先生的学术造诣,但是那时我并没有将阎先生所说的著名会计学家同我家比邻而居的和蔼老人联系起来。

1987年,我在阎先生的指导和帮助下,写了一篇题为《论会计方程式的经济内涵与其在会计核算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论文,发表在《南开经济研究》上。这篇文章得到李先生的称赞,他主动为这篇文章写推荐信,鼓励我们申报当年的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当我按照阎先生告诉的地址到李先生家去取推荐信时,才知道我早就认识的这位和蔼长者竟然就是我仰慕已久的会计学界泰斗。


这是李先生写的推荐信。


1989年5月,阎先生邀请李先生参加并主持我们几位硕士生的学位论文答辩,得到李先生欣然应允。由于当时学校的教室比较紧张,我们的答辩就在李先生家举行。李先生给我提出一个问题,“你论文中引用了accountability,你对这个单词如何理解?”我按照自己的认识做了简单的回答。先生对我的回答表示认可,他语重心长地说,accountability不仅表示会计责任,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和内容,希望你在以后的学习中深刻领悟它的含义。这些年来,随着阅历的积累,我对这个词汇的理解不断深化和升华,同时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先生提问的良苦用心。

这是李先生在答辩中向我提问题。

这是答辩结束后的合影。前排四人自左至右为:贾春华教授、阎光华教授、李宝震教授、萧英达教授。后排三人自左至右分别为:南开大学周晓苏教授、陈国欣教授、张继勋教授。

李先生对我的硕士论文选题和内容比较满意,他老人家认为我虽然基础较薄弱,但是比较勤奋,尚属可教之材,建议我报考他的博士研究生。在先生的鼓励之下,我报名参加天津财经学院1991年博士生入学考试。由于基础不实,努力不够,以半分之差名落孙山,辜负了先生的期望。

为了成为先生的入室弟子,我准备再次报考博士研究生。但因家人罹患重病等原因,1992年没有时间备考,也就没有报名。我计划经过充分准备参加1993年博士生入学考试。但没想到先生就在这一年辞世了。

1993年2月,春寒料峭时节,李先生因病住进天津医科大学二附属医院。听到消息后,我打算当天到医院去探望,但是由于那天工作比较忙,没有抽出时间,只好推到第二天。第二天中午,我先买了一束花,下午两点多钟赶到医院。由于不知道先生的床位,到护理部去查。护士说,“你问的病人已经去世,人还在抢救室,你可以去看一下。”我在护士的指引下找到抢救室,先生的两个女儿在那里商量先生的后事。先生的遗体停在病床上,抢救用的各种设备已经撤下,但是还没有换掉医院的衣服。看着先生安详的遗容,我的眼泪止不住的流下来。我当时非常后悔和自责,如果我知道先生病的这么重,走的这么急,前一天无论再忙也要来看看先生。

李先生走了,我跟随先生读博的愿望变成了遗憾。但是,先生的教诲、期望始终在激励我。先生对我的期望,指引我在会计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不断前行。经过不懈努力,我于1997年考入天津财经学院,成为于玉林教授的博士研究生。如果李先生泉下有知,肯定为我的进步感到高兴。



打开旧相册,找出李宝震教授生前送给我的两张照片。

照片中的李先生,笑容可掬,慈祥睿智。




先生的照片勾起了我对恩师的怀念。

李先生幼年接受家庭和私塾的传统文化教育,具有深厚的文史功底。1926年考入英国基督教教会学校新学书院,接受严格的英语训练,并学习数理化等新科学,为他日后的学术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就读大学时,李先生对会计学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广泛涉猎中外会计文献,汲取丰富的营养。难怪他老人家与我们说起中外会计名家的著作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李先生是会计学界的一代名师,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出版各种论著、教材150多种,论文80余篇,为我国会计事业发展和会计教育做出了卓越贡献。

2016年11月10日是先生诞辰百年纪念日。11月12日,天津财经大学举行李宝震先生诞辰百年纪念活动。纪念活动的第一项是李先生铜像揭幕仪式。

初冬的津门大地,雾霾暂时消退;暖阳下的财大校园,苍翠依旧。李先生的铜像坐落在校园东区的草坪上。


先生的铜像坐北朝南,身着中山装,胸前佩戴四枚奖章,那应该是先生获得的“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及“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的记录。铜像的表情刚毅,眼神深邃,神情专注地凝视前方,似乎仍站在讲台上向莘莘学子授业传道解惑,再现了一代会计宗师的形象和风范。

李先生的家人、天津财经大学前校长张嘉兴教授、十数所大学的代表、先生的弟子出席了铜像揭幕仪式。

揭幕仪式结束后,财大举行了纪念李宝震先生诞辰100周年暨会计学科与专业建设研讨会。

李先生的家属代表、其他学校代表分别发言,追忆李先生高风亮节的人格修养、执着严谨的治学态度、诲人不倦的大师品德。

会议上还放映了一部名为《学术巨匠、磊落人生》的电视短片,片中简要介绍李先生的生平业绩及其为中国会计教育做出的重要贡献。


会上向所有到会人员赠送《李宝震文存》、《李宝震先生纪念文集》各一本。


这两本书介绍了李先生的坎坷生平、卓越贡献和先生的弟子对先生的追思和怀念之情。阅读这两本书,让我了解到,先生一生经历曲折,处逆境的时间较多,而处顺境的时间较少;先生以“处顺境时戒骄,处逆境时拼搏”为座右铭,坚韧不拔地走过他的人生历程。

财大前副校长、我的师兄王建中教授曾用“大家风范不朽、小节精神永存”来表达他对李先生的崇敬之情。王师兄的话,代表了李先生的所有弟子,当然也包括我,对先生的感恩和纪念。

瞻仰先生的铜像,翻看先生的照片,回忆先生对我的鼓励和帮助。他老人家留下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我不断努力和继续前行。


周晓苏教授简介


周晓苏,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9年南开大学企业管理系硕士研究毕业,2000年天津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1973-1983年天津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助教、讲师,1991-2018年南开大学会计系副教授、教授。主要讲授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会计制度设计、国际会计学、财务报表分析、高级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等课程。指导博士研究生25名,指导各类硕士研究生200余名。主持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一项天津社科基金项目,出版学术专著3部,主编教材10本,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发表在CSSCI期刊50余篇)。荣获南开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天津市优秀教师、南开大学第三届教学名师及天津市会计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Document

版权所有:《会计之友》杂志社

晋ICP备19009785号-1晋公网安备 14010702070559号

邮编:030001   地址:山西太原市五一路190号雅典金座大厦17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