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要目
联系我们
基于国家治理视角的审计法制研究

郑国洪1,2

1. 西南政法大学商学院  2.西南政法大学审计与法治研究中心


【摘 要】 国家审计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产生并不断演变,是国家治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同时也是一项需要持续加以完善的法制实践。以宪法确立审计法律地位为标志性起点,我国国家审计立法的历史变迁历经起步、发展、不断完善三大阶段。现阶段,我国审计法律制度已成体系化且趋向成熟,但仍存在不足之处。从国家治理出发,国家审计法制化是其内生需求。审计立法不仅组成了维系国家有效治理的实现机制,而且促使国家治理良性曲线不断延伸。基于此,文章在全面总结审计立法进程和工作实践的基础上,通过规范分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深入探寻国家审计法制化发展的原因,并提出了完善审计法律规范的几点建议,以助力实现国家审计及其立法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国家审计; 国家治理; 审计立法; 审计法制

【中图分类号】 F235.99;F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3)14-0002-08



一、国家审计:一项需要持续完善的法律制度安排

国家审计是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而产生的,在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国家审计活动本身会根据发展状况变化而进行调整与适应。我国的国家审计制度有着长达三千余年的历史,西周宰夫职位是最早萌芽,可以说,它的产生远远早于民间审计(或称社会审计)。我国有审计一词的机构最早是宋代设立的审计司(公元992年)。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先后成立了审计院,并颁布审计法。新中国成立后实行计划经济期间,独立的国家审计机构并未设立,其监督职能蕴含于财政、财务和监察工作中,主要由财政和监察等部门负责。改革开放后,为了适应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实行独立的国家审计监督制度。次年国务院设立审计署,地方各级审计机关相继组建。与其他国家治理制度一样,审计同样需要法律支撑。应当看到,伴随国家审计的成长与发展,专门性的审计立法活动也经历了初创阶段、发展阶段及成熟阶段,包括从最初暂行规定的发布到审计法规的制定,再到国家性审计法律的出台。目前来看,审计立法已经形成了包括宪法、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以及其他审计法规、审计准则规章在内的全方位系统的审计法律体系。审计立法的完善与发展为国家审计工作提供了相应的法律支撑与保障,极大规范了审计行为,同时也强化了审计监督的法制力度,使得国家审计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全文请参阅《会计之友》2023年第14期



Document

版权所有:《会计之友》杂志社

晋ICP备19009785号-1晋公网安备 14010702070559号

邮编:030001   地址:山西太原市五一路190号雅典金座大厦17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