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要目
联系我们
股权结构对盈余管理的治理效应

——基于内部控制质量视角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摘 要】 企业股权结构的治理效应在资本市场中较为常见,但学术界关于股权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仍然存在“隧道效应”和“利益趋同”的意见分歧。文章以2009—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公司股权结构在治理管理层盈余操纵行为中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1)机构投资者持股对管理层应计盈余操纵行为起到了积极的抑制作用,但却无助于抑制真实盈余管理行为,股权集中度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内部控制质量效用的发挥。(2)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加强了机构投资者持股的抑制效应,说明内部控制可以弥补机构投资者持股自身存在的缺陷;在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下,股权集中度表现出“利益趋同”效应,抑制了盈余管理行为。(3)具体途径探寻发现,外部监督力度更强和信息透明度更高是股权结构抑制盈余管理行为的主要渠道。(4)在非国有控股公司中,股权结构治理效应的发挥受内部控制影响更大。研究为改善公司治理、加强投资者保护提供了经验借鉴,也为理解企业盈余管理治理提供了来自股权结构视角的新证据。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持股; 股权集中度; 治理效应; 内部控制; 盈余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34.3;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2)10-0002-08


一、引言

管理层采取多种手段粉饰企业利润表的行为即盈余管理。实务界藉由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经济后果尤为普遍。股权结构作为公司治理机制的组成部分,对企业的治理效应产生重要作用。据以往研究,股权结构的治理效应主要在机构投资者持股、股权集中度等方面发挥作用,目前尚未有经验证据直接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股权集中度对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是否有抑制作用。

已有文献表明,整顿和规范企业盈余管理离不开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受到各界高度关注。2008年以来,我国相继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等被誉为“中国版萨班斯法案”的规范和指引文件,填补了我国内部控制领域的空白[1-2 ]。李万福和陈晖丽[ 3 ]研究指出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遏制管理层的投机行为。总结以往文献,内部控制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改善公司投资效率[ 4-5 ]、提高盈利持续性[ 6 ]、优化环境绩效[ 7 ]等方面。从笔者所掌握的文献来看,缺少一些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角度探讨股权结构对盈余管理行为治理效应的研究。此外,股权结构与内部控制质量是否会对盈余管理行为产生交互影响,如果有,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这些问题都有待深入研究。


全文请参阅《会计之友》2022年第10期


Document

版权所有:《会计之友》杂志社

晋ICP备19009785号-1晋公网安备 14010702070559号

邮编:030001   地址:山西太原市五一路190号雅典金座大厦17层